海盟金网软件

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复兴的路径探讨

发布人:海盟金网发布日期:2022-01-18人气: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历了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统筹的时代,乡村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本文着重探讨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复兴的路径和方法。

1、现状问题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全部社会资源流向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建设成就显著,然而,乡村则呈现另一种面貌,老龄化、空心村、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成为各地乡村的普遍状态。很多村落的风景、建设模式、群众文化等都相同。每个村落没有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乡村农业生产的合作化以及社会化服务等程度并不高,人民群众的收入较低。在拥有旅游资源的一些乡村中,部分村民只看重经济效益,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造成开发过度等问题,对乡村生态环境、文化环境造成影响。

2.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做出具体的路径安排和政策抉择。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是将“三农”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是党中央长期关注“三农”问题所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与升华,使以往的政策措施相互协同,与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地融为一体。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必将是以一种新型的城乡融合方式展现开来。

3.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产业振兴才是硬杠杠。只有经济兴盛,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乡村产业才会更兴旺,生态才能更宜居,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复兴的路径探讨

4.乡村旅游文化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文化仍然缺乏创新性和特色化,这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低端发展的趋势。旅游活动由于受到天气季节的影响,使得旅游产品也缺乏创新性。一些地区没有利用区域客源市场和资源优势,只在同一区域内重复建造形式单一、功能雷同的旅游活动,盲目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忽略了产品设计和文化特色,这和规范的旅游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4.1乡村旅游文化振兴乡村的路径

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制度体系,正确规范乡村的旅游经营管理,整体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和整体质量,对相关农户加强监管,建立标准,规范实施,合理安排,有序推进,带领和引导农户有序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其次,政府部门应提高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的认识,加强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在资金方面扶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建设停车场、洗手间、休息室等公共设施,鼓励支持建立旅游协会和网络信息平台,并对其开发、推广,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部门也应该发挥其行业优势,在了解乡村旅游资源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乡村旅游规划,配合乡村人民完善基础设施,在正确的规划指导下开发旅游项目。

把握乡村发展规律,注重农村生态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农业农村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享受。还要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是要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让人们用绿色观念去思考、处理自己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动员民众经常直接参与保护环境。捍卫自身环境权益。

二是充分吸取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把握自身的后发优势与良好机遇。广泛采用新技术、利用新能源搞好生态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环保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管理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农村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村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良好持续快速发展。

4.2乡村旅游文化振兴乡村的人才要求

首先,要增加人才的引进,加大对乡村旅游文化的宣传力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尤其是积极参与的农民,更需要提高他们的旅游文化知识和服务意识。根据各个平台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使村民真正投入到乡村旅游产业中,并从中受益。其次,要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培训,提升乡村工作人员的素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要帮助农民致富,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乡村农民的素质文化,使工作人员提高素质修养,掌握服务工作技巧,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升文明意识,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灵活头脑,全力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发展。

5、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今时代下对乡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在乡村环境问题上要更加注意,切不可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

如今在乡村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许多生态问题。例如,农药的过度使用、乱砍滥伐、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人们生活垃圾不能有效处理、河流污染等诸多问题。在不断进行乡村改革过程中,虽然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还是仍然没有达到最佳标准。乡村振兴与治理要围绕人民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等展开,让乡村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是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与乡村的发展严重失衡。不仅仅表现在城乡经济上的失衡,还表现在医疗设施、教育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就城市与乡村的生态环境而言,城市的生态环境明显高于乡村的生态环境,并且城市的人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水平要明显高于乡村。若是想使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必须将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在重要位置。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战略的提出,使乡村生态发展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发展[1]。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能有效缩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从而推动社会更好发展。在当今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利益。所以,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民群众缺乏生态意识,没有重视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他们认为生态宜居乡村的建设会对其经济收入产生影响,并且无法为切实带来经济效益。人民群众通常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问题,认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干部的事情与自身无关,所以不参与到乡村建设工作中,从而导致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无法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产业振兴,文化振兴,而旅游文化产业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他多样的路径仍还需进一步的探讨,最终的目标是发展壮大乡村经济来保护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使我国的城乡居民能够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必将是以一种新型的城乡融合方式展现开来。

相关资讯
  • 乡村振兴是重大时代课题。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分析传统小农经济模式,审视过去、现在农村生产关系,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探讨现代化大农业,推演以现代化农业为根本,带动现代化大工业、...
    2024-02-01 11:35:52
  •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尤为突出。4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
    2023-11-28 15:10:15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
    2023-11-21 09:15:02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那就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就是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以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进行的探讨。...
    2023-09-28 11:10:21
  • 乡村振兴一方面可以带动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回流乡村,给农村带来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带动乡村的农业,基础加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回流乡村,降低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另外现在城市压力大,...
    2023-07-12 15:10:48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
    2023-07-12 11:15:38
  •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商贸业等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使乡村由单一农业经济转变为一二...
    2023-07-11 10:10:46
  • 乡村产业发展的本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通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
    2023-05-22 09:35:52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攻号角,党中央发了号召,我们务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打一场漂亮仗,取得全面胜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广阔,农业人口占了绝大多数,且发展极不平衡。尽...
    2023-05-04 14:35:32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
    2023-04-25 13:35:30
  • 电话:0513-85322098
  •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崇川路58号6幢A2005-A2008室
Copyright © 2010-2023 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09075534号-3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